最新公告:

我们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welcome-球速体育

咨询热线

400-123-4657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绵阳南山实验足球冠军 赛场上的“绵阳之星”和一座城市的努力与追求

添加时间:2025-03-18

冬奥赛场激战正酣。2月11日,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绵阳江油运动员黎禹汐,她代表中国队征战北京冬奥会女子钢架雪车项目,更成为绵阳历史上的冬奥第一人。

就在5天前,中国女足亚洲杯夺冠,绵阳江油00后小将张琳艳送出扳平比分的关键头球,惊艳世界,当选亚洲杯决赛“未来之星”。

除此之外,绵阳还有乒乓球女子世界杯女单冠军朱雨玲,国际乒联青少年巡回赛女子团体冠军、双打季军纪竺君等,以及田径牟春俊、武术散打尤雄等一批全国冠军。

为什么这么多的绵阳运动健儿在国际国内大赛屡获佳绩?说起来,“体教融合”四个字并不算绵阳的“独门秘笈”,关键在于如何相融。这是一场要花精力、花心思,且必须投入大量物力、财力和人力的持久战。赛场上不断涌现的“绵阳之星”可以证明,绵阳做到了。

​一条“体教融合”的探索路

“我们是全省最早实施‘体教融合’的市!目的就是转变教育‘重智轻体’、体育‘重训轻文’观念,让体育与教育的合力共同作用于学生。”绵阳市教体局科室负责人解释,“体教融合”并不是体育、教育简单相加,更需从理念到体制机制有机融合。

早在2010年,绵阳将教育局、体育局合并为“教育和体育局”,经费计划实行一条线,将省运会项目布点全市60余所优质中小学。12年的探索,绵阳形成了“市队校办、市县联办、名校合办”多种办训模式,推动“一校一品”名优项目建设和全市体育特色学校呈梯型分布。

江油一中以女子足球出名。但是江油一中的女足苗子又从何而来?仔细梳理不难发现,这背后是一个体系建设。早年江油成立了女子足球青训中心,组建以花园小学、华丰初中、江油一中等共计11名体育老师的教练团队,并在发展中逐步建立起小初高较为完备的人才梯队。除张琳艳,入选国家集训队的万家瑶、入选U17国家队的王粒橙等都出自这里。

一枝独秀不是春。绵阳中学有排球、南山中学有篮球、普明中学有田径、绵阳外国语学校有羽毛球、北川中学有棒球、安州中学有垒球……他们都在全力打造学校的运动品牌,也让绵阳“一校一品”名优项目特色初显。

一场五育并举的接力赛

恐怕你并不清楚,黎禹汐、张琳艳还有着另一个身份:在校大学生。

黎禹汐初三那年参加学校运动会100米短跑,凭13秒多的成绩让到校选苗的教练杨秀珍一眼相中,因此走上体育之路,后从绵阳实验高级中学考入成都体育学院,才有了如今的绵阳冬奥第一人。

张琳艳8岁时因出色的弹跳力被教练文荣等人发现,由此进入江油女足梯队接受系统训练,后被推举给恒大皇马足球学校,2020年以运动健将级身份从江油一中保送至北京师范大学,也才有了亚洲杯决赛上助力中国女足夺冠的关键一球。

从学校文体老师到专业教练再到上级主管部门,优秀运动员培养是一场五育并举、环环相扣的接力赛。而要让输送渠道不单一、出口更通畅,绵阳更是加大与专业运动队、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合作力度,想方设法建立起优秀学生运动员对口输送、专业培养、职业比赛联动机制,还对省运会参赛运动员和省锦标赛获奖运动员就读、升学给予政策优惠,运动成绩特别优秀的考生可破格录取。

绵阳中学、南山中学等也与北京体育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签订优质体育生源基地协议,开展“订单式”培养。2018年、2019年全市为省优秀运动队输送专业运动员18名,有856名学生运动员通过体育单招、高水平运动队升入本科院校。

一支高水平的教练队伍

赛前,黎禹汐启蒙教练携学员为黎禹汐加油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教练就是运动员们的伯乐,他们的执教水平深刻影响着运动员成长。为此,绵阳在高水平教练队伍建设上也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

彭勇是一名拳击教练,也是一名国家级裁判员。他从国家队退役后回到市奥体校任教,并组建拳击队伍,将全部所学教给学生,帮助绵阳拳击逐步实现由弱到强的转变。据了解,绵阳通过启用政府特殊人才编制和体育教师招聘等渠道,引进、招聘10余名高水平教练和专业退役运动员。

同时,绵阳鼓励体育教师开展业余训练,组建教练员团队;定期对教练员开展“交叉培训”“走出去、请进来”交流,市财政每年列支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青少年体育发展。

12年的“体教融合”,绵阳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运动员出色的表现让绵阳人倍感骄傲。家长们感慨,原来绵阳体育人才的光芒也如此耀眼。

一花忽先变,百花皆后香。“体教融合”已然成为教育融合模式的“先行样本”。未来绵阳将继续坚持五育并举,深入挖掘整合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资源,推动由“教育+体育”融合向“教育+N”融合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蓝怡/文 视觉绵阳资料图)

残奥会游泳冠军6 残奥会 | 从游泳到铁人三项,中国“独臂铁人”王家超重返残奥舞台

在社交平台上,残疾人铁人三项运动员王家超使用的名字是“铁臂阿童木”。“阿童木的英文释义是原子,很小但是爆发力很强,虽然我身高矮,但也很强。”他解释道。

“我的梦想就是通过铁人三项,再一次走入奥运的舞台。”这位来自云南的29岁前游泳运动员曾参加过三届残奥会,在游泳项目上共收获1金4银1铜。

在28日举行的东京残奥会铁人三项PTS4级竞赛中,王家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以铁三运动员的新身份再次踏上残奥会的舞台。尽管他以落后铜牌获得者、西班牙人桑切斯·帕洛梅罗30秒的成绩位列第四,无缘领奖台,这位“独臂铁人”仍显得十分乐观,脸上挂着与往常一样自信平静的笑容。

残奥会铁人三项由750米游泳、20公里自行车和5公里跑组成,每一程均为奥运会铁三项目赛程的一半。比赛当天东京天气炎热,而不同赛项转换时的移动、换装,对肢体残疾的运动员来说更是额外的考验。

王家超在自己的优势项目游泳中用时11分15秒,位列第四。在自行车比赛第三圈时,他一度冲到第三。其后的比拼中,他平稳地保持在第四位,最后以1小时4分54秒的成绩完赛。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王家超的体育生涯始于5岁时的一场意外。那年他因高压电事故失去左臂,却用一只手在村里的小河中学会了游泳。2001年,10岁的小家超入选云南省残疾人游泳队并在两年后成为一名国家残疾人游泳运动员。

2015年,王家超从省队正式退役,但为了继续实现自己的残奥梦想,他没有停止对自己的挑战,决定转练铁人三项。

刚接触铁三时,王家超连怎么参赛都不清楚,训练就靠自行车通勤以及每天跑6公里。天道酬勤,他靠着顽强的意志和严格的自律,练到了世界排名第三。

王家超说他为了备战东京残奥会,每周平均训练22个小时,很多时候他还会给自己悄悄加量,不用手表记录,也不上传在教练能看到的平台上。“加上自己‘偷练’的时间,那我的每周训练时间大概会在30小时左右。”

如果说命运和王家超开了个残酷的玩笑,让他小时候需要加倍努力去抵抗人生的不幸,那么选择铁三后的每一天,他都在为更强大的自己、更自由的人生而奋斗。

“我的乐观不是天生,而是慢慢修炼而来的。我小时候失去左臂之后其实很自卑,2012年获得残奥会游泳冠军后我其实也还有自卑感。”他说。

“后来真正改变我的还是上大学和开始接触铁人三项。”王家超说,在参加国际比赛的过程中自己克服了很多困难,认识了很多国内外“铁友”,收到了很多人不求回报的帮助。“可以说如果没有选择铁三,我就不会是现在的我。”

生活的意外不能让这位“独臂铁人”屈服,自信、乐观、顽强的品质和超乎常人的努力,让王家超完成了一次又一次飞跃。如今他在残奥会再启征程,继续为梦想而战,为热爱而活。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地址:浙江 温州市 温州大道欧江大厦26188号

邮箱:admin@163.com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地址:浙江 温州市 温州大道欧江大厦26188号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5 welcome-球速体育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ICP备案编号:粤IP**********